永安满族镇地处绥化市北林区偏西南部,距绥化市26公里,在松嫩平原腹部,呼兰河流域、泥河以北中间地带。地理坐标北纬46度33分至46度34分,东经度39分至度40分。东与太平川镇、绥胜满族镇相依为邻,南与西长发镇相接壤,西与红旗满族乡相交为界,北与连岗乡和永安劳教所相毗连。

.

早在嘉庆元年(年),就有人在这一带(今永安)拓荒、渔猎生息,过着无忧无虑的世外桃源生活。清道光五年(年)旗人依桑阿来此垦荒种田,共建十间“马架子房”,故称“十间房”。

因此在永安周边的民间流传着“先有十间房,后有北团林子”之说。清光绪二年(年),满清政府在绥化西部设立二十营纯,派遣名旗丁垦荒戍边,建设边疆。清光绪三十一年(年)建制设永安镇,辖区东接绥化城区、西连兰西、南至泥河(今哈属呼兰区)、北达呼兰河(今望奎县)。

中华民国初年,改为永安镇。东北沦陷后,始设永安保,年改为永安村,年抗战胜利后设置永安区,后改为第四区。年设置永安镇(村级镇),年撤销镇的建制,扔隶第四区。年4月并村划乡,设置永安乡。年8月将永安、红旗、连岗3个乡合并成立永安人民公社。年又将永安人民公社划  分为永安、红旗、连岗3个公社。年3月,将永安公社改为永安镇。年8月经省民政厅批准改为永安满族镇。

.

年全镇总面积公顷,其中耕地面积公顷。辖永安村、正黄三、正黄四、正黄五、厢黄三、厢黄四、厢黄五7个行政村,10个自然村屯,53个村民组。总户数户,其中农业户户,总人口人。满族人占全镇人口的54.6%。

正黄四村

永安满族镇属于平原地带,周边略呈矩形,南北平均长11.1公里,东西平均宽9.7公里。全镇平均海拔高度米。

地势南高北低,呈三阶梯状态,南部平岗,约占总幅员面积的40%;中部平原多是二洼地和南部高低差不大,约占总幅员面积的50%;北部是低洼易涝的盐碱地和中部高低洼相差在1米以上,约占总幅员面积的10%。

.

永安满族镇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侯,四季分明,雨热同期。冬季漫长、气候严寒、干燥,多为西北风。夏季降雨集中。气候温热湿润,多为东南风。春秋两季气候多变,春季多大风,降水少易发生干旱。

年平均气温为2.0摄氏度。属第二积温带,活动积温摄氏度至摄氏度。有效积温为摄氏度至摄氏度。作物生长其是4至9月份,其平均温度为15.8摄氏度。[气温]1月份最低气温为零下32摄氏度,平均气温为零下23.4摄氏度。7月份最高气温为34摄氏度,平均气温为24.3摄氏度。1月份和7月份温差,最高差为66摄氏度,平均温差为47.7摄氏度。

[降雨量]年平均降雨量为毫米至毫米之间,4至9月份平均降雨量为毫米,雨量多集中在7月份,一般为毫米,从立冬至雨水期间,平均降雨量为28毫米。[蒸发量]年蒸发量为.2毫米,4至9月份蒸发量为.6毫米,立冬至雨水期间,平均蒸发量为2毫米,7月份蒸发量最高,平均为.8毫米。

[日照时数]全年日照为.1小时,5月10日至9月20日,日照平均为.2小时,为当年的64%。[霜期]春天终霜期一般在5月9日左右,初霜期在9月20日前后,正常年份无霜期为天至天,一般作物是春种秋收的,生长期是天至天。[风速]立春以后,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北移,这里的气温逐渐升高,春天多刮西南大风,群众常说:“风三儿,风三儿,一刮三天”。一般4、5级,特别是4月下旬至5月上旬,有时高达7、8级,平均风速为5.5米/秒,冬天由于受贝加尔湖的冷空气影响,多3至5级的西北寒风,直至立春后还不时出现。

.

本镇地处平原,地势平坦,集中成片普遍黑土质,土质比较松软肥沃,耕地面积公顷,适宜种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,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、玉米和大豆,主要经济作物有烤烟、西瓜、瓜菜等。薄土黑土:黑土层10厘米至30厘米,疏松热潮,增施有机肥,培肥地力。中层黑土:黑土层30厘米到50厘米,加深入耕层,打破犁底层,注意用养结合。厚层黑土:黑土层大于50厘米,适宜深耕和深松,注意合理轮作。

.
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abmjc.com/zcmbyf/89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