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有网民爆料,某应用软件商店出现了一款名为“健康码演示”的产品,可以根据用户个人需求,随意显示各地健康码、复工码、通行码,绿码、黄码、橙码、红码等状态也可“按需定制”。
在国内多地防疫形势仍比较复杂的背景下,该产品上架半年多已迭代更新12次,下载量已超千次。
虽然该软件得到曝光后被及时下架,阻断了其进一步传播的可能。但事实远不能到此结束,我们需要追问,“高仿健康码”到底意欲何为?应用商店在审核层面为何没有把好关?
央视新闻:漏洞制造者必被捉
构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,漏洞制造者必被捉。目前各地疫情防控一线都在补短板堵漏洞,这时候有人居然想利用疫情作假、诈骗,增加新的漏洞,影响人员流动、影响疫苗接种,大大增加安全风险,有可能真的导致关键时候“掉链子”。以“小算盘”严重干扰战“疫”大局,这不仅会伤害他人、伤害自己,也会让无数人的努力功亏一篑。堵住漏洞,对可能出现的大小漏洞隐患都要严查严防。对于触及法律红线的作假、诈骗行为,要依法严惩!
新华每日电讯:是科技作恶
用于疫情防控的健康码,是当前国内公共场所防疫的第一道关口,管理人员能够快速地初步识别重点人群并采取措施。进入地铁站、公交车、大型商场、办公楼、医院,“亮码”“扫码”也逐渐成为公民的自觉行为。科技向善,让生活更美好;但科技作恶,第一步就偏离了正道。制造这种“神器”的人,或是为了博眼球哗众取宠,或是为了彰显自身产品的技术高明,但只满足目标用户需求,枉顾广大公众的生命健康,扰乱公共安全,其行为已涉嫌违法犯罪。
南方都市报:绝不容假健康码横行
要想识别假码,防止别有用心者以假乱真,最经济有效的方式就是一线防疫人员认真查验,不能使检查健康码的工作成为摆设。春节即将来临,部分地区疫情出现反复,特别是,发现了黑龙江绥化市望奎县疫情病毒与大连疫情病毒毒株%同源,这意味着病毒发生了跨省的传播,在两大现实压力面前,更需要基层的防疫人员做好健康码的登记查验工作,守好这疫情防控的第一道关口。要一码打通春运,就不能让假健康码任性横行。
北京青年报:必须引起高度重视
如果有人下载后使用,就可能向公共场所提供虚假的健康码。假如持虚假健康码的人来自疫情中高风险地区,或者已经是感染者,进入公共场所的后果不堪设想。既给其他人的健康造成威胁,也破坏了已经取得的防控效果,继而增加城市乃至国家的防疫成本。所以,这一事件须引起高度重视。不管开发者是个人还是企业,胆敢挑战法律、挑战防疫,应揪出“真凶”,以“杀一儆百”,维护防疫秩序和法律威信。
华西都市报:岂止是走火入魔
一款明显诱导和助长“瞒报”“谎报”行为的APP,该当何罪?互联网创业,居然瞄准了“健康码”造假,这完全是走火入魔。某些公司罔顾法律和道德,丧心病狂奉行一套畸形的“长尾理论”,为了做“小众”的生意,竟不顾把“大众”置于险境。“任何看似需求极低的产品,只要有卖,都会有人买。”这是许多剑走偏锋互联网创业者的至上信条。只是,永远不该忘记一点:以灰色产品来迎合不当需求,终究是死路一条。
正观新闻:下架之后更要严惩
健康码是疫情特殊时期出现的特殊产物,用来展现持码者的风险等级,只有绿码才能在重要公共场所通行。如果有人利用该软件更改自己的健康码状态,从而进入一些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,将极大增强病毒扩散的可能性。所以,这个恶意软件可以说是在挑衅全国上下一年多来的抗疫努力。新冠病毒是全人类的共同敌人,相关应用不管在哪个地区、哪个应用商店上架,都应该遵循真实性、科学性、权威性原则,谨慎对待。各大应用商店更应该擦亮眼睛,和当地监管部门加强协调,避免“健康码演示”这样的恶意应用再出现。
红星新闻:健康码管理容不得半点疏忽
对于疫情防控,细节决定成败,“模拟健康码”事件需要严查,日常疫情管理可能存在的漏洞也需要各地有关部门加以排查,确保具体工作人员的责任担当。健康码管理容不得半点疏忽,有关部门也不妨充分利用技术手段,对于类似“模拟健康码”等技术作假,采取有针对性的技术反制手段,从而建立更加严密的健康码安全屏障,为后续春运及整体防疫工作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。
每日新报:破坏防疫必当严惩
开发者开发这款仿造健康码软件的目的何在?最善意的猜测是,开发者是为了“炫技”,利用噱头“借船出海”,用于收集个人信息牟利。最不敢想的猜测是,这不是一起普通的犯罪案件,开发者就是搞事搅局浑水摸鱼。无论是哪种目的,软件制作者将构成刑法上的妨碍传染病防治罪,情节严重可以危害公共安全罪论处。疫情防控的局面来之不易,特别是当前多地呈现集中暴发和零星散发情况下,对这类制作和使用仿造健康码软件的人,都要露头就打,严惩不贷。
来源:综合
编辑:梁冰
统筹:王攀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abmjc.com/zcmbzl/2485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