假如我是当事人
为进一步改进司法作风,望奎县人民法院以机关“能力作风建设年”活动为契机,组织干警开展“假如我是当事人”大讨论活动,以换位思考的方式了解群众司法需求,查摆群众反映的问题,真正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司法的温暖与公正。干警们围绕活动主题,设身处地为当事人着想,从根本上改变工作作风,让当事人在每个司法案件中体会到公平正义。
立案庭聘任制书记员杨福旭
从事送达工作的我应该怎样改进工作,才能实现作为一名当事人对法院工作人员的要求呢?我想,我要逐步提升自我修养,培养服务意识,将为人民服务理念贯穿到工作的各个方面,尊重当事人,理解当事人,关心当事人。要尊重来法院的每一位群众,对所有群众一视同仁。在工作中要坚决摒弃偏见与歧视,杜绝傲慢无理、不耐烦等情况出现。
很多当事人立案时都带着纠结、气愤、埋怨等复杂的思想情绪。每一个需要送达的案件我都会将诉状仔细阅读几遍,充分了解双方基本情况以及矛盾后,再对当事人进行送达,在送达过程中要注意用心倾听,积极疏导。在诠释法律时要通俗易懂,帮助引导群众消除隔阂,减少误解。杜绝指责批评、粗暴蛮横。坚决做到即是送达员又是调解员。
在当事人遇到不清楚的问题时,认真并且耐心帮助解答,如原告在得知被告经寻找仍下落不明时,应去被告住所地开具下落不明的证明等措施,给予其诉讼指导,配合法院寻找被告下落;或者是被告在得知被起诉后能够少一些气愤,对原告多一些理解,通过做思想工作、释法解疑,在了解法院诉讼流程后,按时举证、如因不可抗原因不能参加诉讼的告知其向法院提交相关证明后,通过视频开庭等方式参加诉讼,让当事人感受到法院办案的科技化、人性化,正确看待诉讼。
假如我是当事人,我会通过法院组织的社区宣讲、普法宣传、公众开放日等机会多多了解法律知识,在平时的生活中、社会交往中面对利益的诱惑和不法侵害,如何用所学法律知识、常识进行防范,避免自己的合法权益、利益受到侵害。在参与诉讼的过程中,按照法律要求参加诉讼,仔细阅读法院在立案时、或者受送达时接收的法律文书。真正仔细的了解诉讼,在法院工作人员指导下诉讼,而不是每当有问题时就给法院工作人员打电话咨询,没等开庭审理,就将自己的种种理由和所谓的事实从头讲到尾,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节省工作人员宝贵的时间,并且避免诉讼资源的浪费。
我们工作中接触最多的就是普通百姓,上班时我们是为当事人排忧解难的工作人员,下了班我们也是一名普通人,只有换位思考才能体会当事人的急难愁盼,也有通过自己尽心尽力干好本职工作,才不辜负当事人对我们的信任。
监制
唐文生
编辑
刘美
原标题:《能力作风建设年丨“假如我是当事人”我会这样做——干警心声(二)》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abmjc.com/zcmbzl/8735.html